close

when_harry.gif 

"當哈利碰上莎莉" 

80年代是經典名作,,今天讀大學的姪女從學校圖書館借回這一部1989年出品的電影,,很意外的是現在年輕人會想看這一部老電影,,這部出來時那知道這部電影的意義是什麼,,只知道"看電影"卻沒那智慧去研究這部電影的意思.

直到年長一點,有重租這一部來看,,這是一部討論男女之間的一部經典名作,,內容幽默,對話之間把男女對性方面及男女對愛情的看法用另一個方法去表達,,有一部女主角假在大眾之前假裝高潮,更是本片的經典,,,可能年輕一輩的人對此部電影所表達的意思還不是很了解,,但在懷舊的年代裡,,可以試著去租以前的舊片來看,,去試著了解以前電影式是幽默喔~~

以下是去網路上找到的電影介紹:

 劇情簡介:

曾被紐約郵報譽為“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迷人愛情故事”,「當哈利遇見莎莉」充份演繹了伍迪愛倫式的幽默機智與導演Rob Reiner式的浪漫愛情喜劇。一位是強悍、好辯的賴塌鬼,一位是拘謹、金髮的甜姐兒,哈利與莎莉歷經十三年,由兩個不相容的個體到最後決定攜手共渡餘生,也為男人與女人到底能否成為朋友而不涉及「性」,替我們做了一次巧妙的檢驗。

時間是在大學畢業後,哈利與莎莉相偕去紐約打拼的路上,兩人對生死、男女、性愛所多對話卻每每找不到交集,莎莉肯定兩人絕對做不成朋友,但對哈利玩笑似的主動追求倒也留下深刻印象。五年之後,機場的短暫相遇,說明兩人當時的狀況:哈利已是政治諮詢員且將走入婚姻,而莎莉剪短了頭髮,任職傳播界,同時有個交往一個月左右的男友;然而,再過五年,兩人的愛情神話分別破滅,離婚、分手將彼此又拉回同一個起跑點上,只是這回,畏懼於新戀情的展開,兩人竟成了無話不談、相輔相成的好朋友。

衝突則是發生在哈利撞見前妻,痛苦之餘無法全心祝福好友Marie與Jess的結合開始,莎莉更在聽到前任男友結婚的消息當晚,一度歇廝底里而求救於哈利,緊接著是長久以來避免發生的性關係毀了一切完美營造,兩人終究逃不過一夜情的悲劇。經過時間的沈澱,哈利仍然發現自己心繫莎莉之深;同樣在除夕夜,身著牛仔褲狂奔過幾條陰溼的曼哈頓街道,只為來到莎莉面前親自對她說:「妳是唯一那個我想一起共渡餘生的人,而且,我希望這一切發生得愈快愈好。」

  影片討論:

 

《當哈利碰上莎莉》對今日愛情的一個更新的闡發,則是指出個人主義的發達也徹底改變了愛情的本質,將愛情擴大成為友情,把相知變成相愛的前提。它把性交與愛情切割開來的同時,又把知交與愛情等同了起來。哈利和莎莉在彼此「確認」對方之前,都曾經各有所屬,並且因為對方的離棄而心碎。莎莉與男友同居多年,男友一直不肯結婚,雙方分手之後,莎莉便極少與異性約會,更遑論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感情受創的經驗讓她遲遲無法對別人開放自己。哈利則是結婚五年之後遭妻子拋棄,從此他玩世不恭,頻換女友及性伴侶,但是一樣無法對別人開放自己。片中兩人最重大的一次爭執,幾乎導致感情的破裂(但也終於讓兩人明白原來彼此相愛),其起因就是雙方相互指責對方無法開放自己,接受愛情。哈利批評莎莉封閉自己,全不接納任何新的感情;莎莉則譏嘲哈利與紐澤西半數的女性人口上過床,但也一樣自欺欺人,根本沒有脫離傷心往事的陰影。兩個人對性與愛情的態度可說是南轅北轍,莎莉堅持要先有愛才有性,哈利則顯然認為兩者不必混為一談。

但是兩人的意見真的如此相左嗎?如果我們再回顧片首兩人第一次駕車前往紐約時的談話主題,便會發現其實不然。當時年輕的哈利宣稱異性無法成為真正的朋友,因為男人只要碰上女人,腦中想的就只是如何將她搞上床。莎莉則持不同的意見,執著的認為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性的層面,使兩人成為知心。弔詭的是,雙方看似沒有交集的對話其實共同肯定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兩個真正的朋友,必須超越性的層次,在無性的層次上成為彼此的心靈伴侶。性是一個障礙,哈利認為無法跨越,莎莉認為能夠跨越,但是雙方其實都同意必須要渡過這個劫,不為其所惑,男女才能成為真正的伴侶。

如此一來,片中兩人唯一一次的性關係,險些造成感情破裂,結果卻又同時提供了彼此「確認」的突破良機便可以理解了:當那一夜結束之後,莎莉露出滿足的微笑,但是第二天卻發現這美好的一夜不但沒有讓兩人感情更進一步,反而還造成彼此的疏遠,她必須要回過頭去重新肯定兩人原本有如知心朋友一般、無性的真感情,性的障礙在這裡被超越;哈利對那一夜的反應全然相反,憂心忡忡的他認為兩人完美的友情這下要讓性給毀了,但是最終他也終於認知到原來他們的友情根深蒂固,不會讓性給淹沒,這也才超越了性的障礙,肯定了兩人相知相惜的感情。

為什麼在資本社會個人主義的愛情中,由外轉入內、需要超越的感情阻礙,被定義為「性」的阻礙?如果再以羅密歐與茱莉葉為例,劇中動人的高潮戲之一正是彼此一夜纏綿,第二日清晨為鳥叫聲所喚醒,聲聲催促別離的時候,性在這裡代表著愛情的完滿和真摯的承諾,為何這種性與愛相容的愛情在以個人主義為主流意識形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再可能?簡單來說,中產階級資本社會中具有自我特色的個人是極端獨立,但同時也是極端孤獨的,他對情感對象的需求是對方要能在疏離的社會中成為他感情上最重要、最全面的支柱,這一點在主流核心家庭的構成基礎上尤其明顯,家庭是由兩個相愛的個人組成,父母親無權參與,孩子也只是過客,長大了自己去組自己的核心家庭,真正要相伴走過一生的是相愛的這兩個人,所以這兩個孤獨的個人除了相愛之外,更必須要相知,要成為知心的好朋友,才能成為真正的戀人。《當哈利碰上莎莉》的結局,哈利在歲末年尾一人淒涼地在空曠的曼哈頓街頭壓馬路,莎莉在熱鬧非凡的年終派對上同樣的感到孑然一身,無所依歸,孤獨的兩個靈魂這才明瞭彼此的愛情其實早已經有堅實的友情(而非一見鍾情)作為基礎,至此兩人的結合方才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